- 关于2017年度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笔译考试(2-24)
-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及中央驻皖有关单位: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关于做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相关规定,现将《和县乌江镇总体规划(2013-2030)深化完善》(草案)公示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17年2月22日——2017年4月6日。
公示期间,公民可用信件、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网上留言回复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供政府职能部门、规划编制单位研究参考,对于其中的合理化建议,将酌情予以采纳。
公示单位:和县乌江镇人民政府;和县城乡规划局
联系方式:电话:0555-5391320,0555-5328780
邮箱:253778633@qq.com,hxcxgh@hx.gov.cn;
传真:0555-5391948,0555-5329949;
当前,乌江镇面临着新的发展背景与机遇,主要包括:
1、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在大都市区同城化的趋势下,乌江作为江北新区的接边地区将与江北新区融合发展,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2、根据2016年国家最新发布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乌江及马鞍山市域已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未来乌江镇将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苏皖支点”的战略作用。
3、2016年9月,乌江镇入选国家重点镇,面临更高的发展机遇。
4、2015年底以来,随着华夏幸福产业新城重大项目的推动,乌江镇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将面临新的发展条件。
目前现行的乌江镇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发展方向、用地结构与上述发展背景及条件已不匹配,并且未能与江北新区最新的规划条件充分衔接。
在此背景下,为促进乌江镇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在《和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的指导下,结合乌江镇发展实际情况,深化完善《和县乌江镇总体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以指导乌江镇各项规划建设工作。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40年及以后。
乌江镇位于马鞍山市和县北部,北与南京江北新区毗邻,南接和县县城,东部与马鞍山市区一江之隔。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镇域层次,编制村镇体系规划,范围为乌江镇域,总面积141平方公里。镇区层次划定城镇规划区范围,编制镇区建设规划。
1、近期发展目标(2020年)
港口、道路、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镇区框架初步成型,产城融合发展逐步推进。至2020年,乌江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00 亿元,年均增长 10%-12%,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30%。
2、远期发展目标(2030年)
乌江镇的综合服务能级提升,公共服务、生态宜居建设进一步完善,成为马鞍山江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至 2030 年,乌江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约10%,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40%。力争将乌江镇建设成为有充足经济实力、社会环境相互协调、产业结构合理的现代化小城市。
2020年乌江镇域常住人口12.5万人,城镇人口7.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2%左右。
2030年乌江镇域常住人口17.5万人,城镇人口1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4%左右。
2020年乌江镇城市建设用地约9平方千米。
2030年乌江镇城市建设用地约15.5平方千米。
规划至2030年,乌江镇域内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6.9平方公里,占镇域总用地的18.8%,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9.1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的13.5%,村庄建设用地5.4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的3.8%,区域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的1.5%。
构筑“镇区——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基层村”的村镇体系。规划设置7个中心村和28个基层村,共有4.5万人,村庄建设用地面积540公顷,人均村庄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根据自然条件和规划发展理念,规划构建“一心三轴六片”的总体空间结构:
“一心”即乌江镇区中心。
“三轴”即沿新城大道、丰子河路、滨江路3条综合发展轴。
“六片”即镇区生活片区、乌江工业园片区、省精细化工园片区、和县开发区北部片区、生态农业片区、远景发展备用地。
1、长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2、皖江城市带产城融合示范新城;
3、马鞍山市域新兴战略产业聚集地;
4、和县都市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规划形成 “一核、一轴、四大产业基地”的布局。
1、一核
管理、配套服务核心区,依托经济开发区服务配套用地,打造乌江镇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引导人才培训、产业服务机构、产品研发、中试、展示、交流平台的建立。
2、一轴
巢宁路产业发展轴,串联和县经济开发区、台湾农创园、新能源产业园、乌江工业园。
3、四大产业基地
托现有乌江产业园产业优势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基地;省精细化工园通过产业升级与新功能植入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经济开发区通过产业升级与功能植入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基地;依托乌江老镇历史文化资源和乌江镇山水资源打造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基地。
表2-3 三大产业集群一览表
四大产业基地 | 产业门类 | 空间分布 |
绿色建材产业基地 | 1、特殊材料 2、绿色建材 3、专用装备 | 乌江工业园产业用地 |
新能源产业基地 | 1、电力设备 2、新型电器 3、临港物流 | 精细化工园转型升级 |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基地 | 1、电子信息 2、健康食品加工 3、生物医药 | 经济开发区通过产业升级与功能植入 |
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基地 | 1、科技农业 2、都市健康食品 3、生态人文旅游 | 乌江老镇历史文化资源和乌江镇山水资源 |
1、总体目标
建立一个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生态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实现与南京江北新区、马鞍山市区30分钟内通达,与和县县城核心区15分钟通达,居民步行5分钟可达轨道或公交车站的目标。
规划构建乌江镇“点-线-面”旅游空间发展模式,通过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景点之间的联系,共同构建区域内的旅游板块。
针对乌江镇良好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规划确定镇域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为“一核、三区”。
一核:乌江镇区旅游集散中心,主要负责镇域内的游客中转、饮食、住宿、娱乐、购物等,以及旅游业的管理和调控。
三区:霸王祠、乌江老街文化旅游区,石山茶文化旅游区,青龙湖、七星湖生态旅游片区。
乌江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北至河滨路入口、南至鼓楼桥南40米,东西两侧以惠北中街、鼓南中街道路红线两侧外扩60米建筑院落边线为界;南北长约422米,东西宽约125米;核心保护区面积为5.23公顷。
霸王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与保护要求:范围四至边界为:正殿土阜脚为起点。东至渠道埂,长30米,南至刘山头山坡上沿,长120米,西至刘山头抗旱渠道埂,长105米,北至一级站西南两方围墙及庙田北埂一线,长130米。
规划期内发展方向为“北进中优,适度南延”。
北进:发挥乌江镇紧邻南京江北新区的区位优势,以向北发展为主要方向,建设宜居社区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中优:完善老镇区服务配套,逐步推进旧区更新。
南延:适度向南延伸,形成南北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及道路网络。
规划形成“一主二副,两轴四片”的空间结构。
“一主”:镇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乌香路以北、规划新城大道以西。
“二副”:老镇商业副中心、霸王祠文化中心。
“两轴”:沿S206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沿巢宁路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
“四片”:镇区综合服务片区、四联片区、乌江工业园片区、精细化工产业片区。
乌江镇的城市道路系统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构成,基本形成方格网状路网形态。
相关附件:1:附图 [下载] |
温馨提示:本内容地址http://m.hexianrc.com/article/articledetail-260.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和县乌江镇总体规划(2013-2030)深化完善(草案)公示资讯信息来自和县人才网(和县地区最大的和县人才网,和县人才网)